香港法律金融人士:SEC最终或与五大所达成妥协
南都记者张晓华 发自香港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近日指控美国五大(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和BDO)的中国业务违反美国证券法,未能配合SEC对数家中国公司的调查,提供相应的文件。尽管此举被会计及法律行业内人士解读为中美两国法律冲突的结果,但鉴于此前普遍屡屡爆出的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市场担心,中美机构的互不信任,将打击在美中国公司的融资前景。
究竟事态将向何种方向发展?多位香港法律及金融界人士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结果也许不会很糟糕。
中美在会计制度上实际上越走越近
SEC在一起行政诉讼中称,【注册美国公司好处】这五家拒绝应SEC的要求提供文件,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法律禁止其披露这些文件。
会计及法律行业内人士普遍将该事件解读为这是中美两国法律冲突的结果。“这次美国方面的要求刚好触及中国法规所不允许的部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香港顾问会前会长王桂埙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事实上,一直以来,在证券市场管辖上,双方要求都有不同的地方,但没有真正在实施的时候造成困难。很多时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做法去适应两个地区的要求。可是这一次最凸显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这个案件可以同时间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件好事。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前述五大事务所此前亦相继发出声明表示,希望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能够达成一个相关协议。
尽管如此,多位受访人士预计,SEC最终或与五大达成妥协。
“中美的会计制度最大差异在于认股期权的计算方法上,【美国公司注册】但此次事件并不涉及这块。全世界公司在前一般都会粉刷橱窗,把账做得比较漂亮。在后,一二次财报后,一些激进的做法便慢慢还原出来。全世界的公司都是如此,只是激进的程度不同。中美在会计制度上实际上越走越近。”香港翱腾投资管理执行董事王华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信息披露方面很透明,只要有一台电脑,无论是大还是小投资者,都能几乎同等了解到本土公司的情况。但中国公司,可能大更接近公司,而中小投资者只能很间接地了解到公司情况。”
其向南都记者坦言,尽管目前事态看似很严重,但事件涉及众多以及美国市场,在实际处理上,可能不会像表现得这般苛刻。“如果中国公司不再选择在美国,整个华尔街都将受到震荡。”
致富证券中国区董事叶海亚则认为,该事件或许有针对中资的政治因素牵涉在内,但“很难说政治的举动会有多大的动力,包括之前的一些事件,比如汇丰洗黑钱事件,最后以赔款了结。虽然事件本身闹得沸沸扬扬,但收尾并不是很夸张。所以很难判定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美国方面可能是在表明某一种姿态,或者某一种尝试。”
未来中概股成本可能增加
但鉴于此前普遍屡屡爆出的中概股财务造假丑闻及遭遇做空者指控,市场担心,中美机构的互不信任,将打击在美中国公司的融资前景,从而引发退市或私有化潮。
北京大学会计学教授保罗·吉利斯表示,SEC的这次行动可能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美潮“将画上句号”,“所有在美的中国企业都将陷入没有方的境地,这将导致这些企业的股票被摘牌。”
“中国企业赴美的热情自2008年开始已经消褪许多,可以看到,此前一些被市场狙击的知名企业,比如新东方,在美国也曾经出现过非常大的股价波动。这几年不仅中概股在美认知程度下降被反映出来,在难度上也会提高很多。另外对已经的中概股影响也会非常大。”致富证券中国区董事致富证券董事叶海亚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中概股的热情已经跌到差不多谷底。”
“很多在美的中资企业都有私有化的想法。原因一是当时许多公司通过在美得到了这个融资平台。但这个平台不再具有将来融资的短期可能性,第二,由于整个投资热情达到低点,估值也跌到低水平,股票已经达不到流通效果。所以公司选择进行私有化。因为私有化以后有几种选择,首先美国的顾问、会计师开销不小,和可能遇见的一些官司,都是未知数。私有化之后,可以避免这方面的支出。第二,私有化后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在A股或香港,都是可循途径。”叶海亚表示。
但亦不乏法律及金融界人士对此持中性看法。
在王桂埙看来,仅就法规、制度层面的差异,不会对中国公司赴美构成实质性影响。“每一个跨国公司去另外一个地区、融资,都要配合遵从当地的要求,而当地要求可能与自己国家要求有不同的地方,这个一般不会真的对跨国融资造成影响。”他对记者说。
王华则认为,SEC此举可能会造成未来企业成本的增加。“以后中国企业可能需要多出具一些独立第三方的报告,比如可能要进行一些独立调查,而不是像之前仅接收来自管理层的声音。另外是请一些第三方估值公司。在一些行业,比如金融、地产产业、农业和矿业,不一定有专业的评估能力。这些举措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而从企业管理层来讲,在美国主要关注两点,一是集资平台有没有发挥功能。在美国第二次的增发不见得有香港那么容易。如果大家都不相信中概股,成交量很低,市盈率很低,会伤害原本的股东。第二,要看成本。新增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公司身上。”王华表示。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香港成本是集资额的2.5%-3.5%,美国占融资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