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在香港玩股玩楼 在内地却玩汇差利差
证券时报 热钱,或正在以各种形式涌入中国香港或内地市场,寻觅投机投资机会。不过,两地的股市、楼市、汇市等却呈现迥异之势。对此有一种靠谱的解释是,入港热钱“玩股玩楼”,内地热钱玩的却是“汇差利差”,即是在做所谓的“资金贩子”。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注册开曼公司的好处】目前中国内地的利率双轨制,事实上依旧存在,这也导致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的经济主体在资金获取上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不少如房地产行业等的中小及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无门,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有的就开始通过“融资性热钱”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
这里所谓的融资性热钱,广义上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内保外贷”后的资金重新流入内地,或借助类似“融资铜”的贸易渠道从境外获取短期周转资金等。在不同的宏观环境及政策导向下,这一融资性热钱也常常会或隐或现。随着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负债率大幅攀升,这种融资性热钱的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而在此之前每当提到热钱时,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股市和楼市。现在,情况已经变了。
近日,记者拿到一份国内某大型企业和外资银行的内部讨论资料,其中有这么一些描述,“驱动铜进口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融资,年初以来上海保税区铜库存从40万吨猛增到100万吨,估计其中70%为融资性需求,最为夸张的是一份Bill lending最多背书章是22个,也就是说货物被卖了22次——却未用于终端生产”;“融资铜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融到资金。房地产等受调控行业的企业需要一笔资金,但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得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恰恰鼓励融资进口”。
从金融角度来看,上述资料中保税区仓库堆放的70万吨铜就好像是一个影子银行,而它的贷款规模——400亿。这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凡能开到信用证进口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载体。【注册开曼公司】
而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类怪异的融资方式与那些在境外首次公开募股()或的行为本质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渠道见不得台面,尤其在经济敏感时期易受到政策打压。如去年7月猪肉价格飙升引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涨,8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大幅削减了当年境内银行融资性对外担保的额度,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房地产企业借道进行违规融资,以及封堵热钱继续流入的渠道。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企业对境外资金的需求。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当前中国企业整体负债率已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7%,普通企业的融资成本在10%以上,而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仅是7.4%,这对于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很多企业来说,意味着收益甚至难以覆盖资金成本。在此情况下,海外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超低利率,无疑构成极大的吸引——关键是钱怎么搞进来。
对于上述两种最主要的融资性热钱流入方式,记者分别咨询了某国有大行国际业务部人士以及期货公司分析师。据悉,“内保外贷”在银行层面并无政策障碍,风险也完全可控,只是人民币与外币之间利差的存在,仍有望催生一些企业以质押人民币资产去获取更低利率的外汇,然后辗转回国从事资金套利的活动。而类似“融资铜”的操作,由于受到近期人民币升值的推动,在融资贸易中借来美元,只要人民币继续升值,未来需要偿还的美元势必减少。这类操作抑或重拾升势,成为加剧热钱流入的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