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香港专题

大公报:解决交流问题 促进两地关系

  香港新闻网11月5日电 昨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在“苗圃挑战十二小时”起步礼上,致辞时提到过去三十年来,两地关系发展日趋密切,除了经济联系外,港人对捐助內地慈善事项,如天灾救援等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的確,两地间的同胞血肉关系每在危难之时更形突显。《大公报》社评认为,梁特首的言论也有力地反击了近期少数別有用心者,藉各种机会挑拨两地民众关系,在打击“水货”及反对新界东北开发等事项上表现尤为猖獗,极端行为更令人愤慨。

  然而最根本的事实是,注册BVI公司隨著两地经济交往日形紧密,两地间的共同利益日增,两地民众间的互助互利空间也日大。简单地回顾三十年来的歷史,便可见到两地交往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在八十年代內地开放时,香港通过工业北移和“前店后厂”模式,建立了珠三角的世界级出口加工基地,对启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起了关键作用,并由此对世界经济发展產生重要影响。回归后香港接连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及“沙士”疫情衝击,经济下泻不止,民生大受影响。正是在这危急关头,中央及时出招,由扩大对本港开放,特別是通过CEPA及个人游等措施,把濒危的香港经济挽救回来,避过了坠入深渊的浩劫。

  这些事实说明了两地关系不单密切,而且是唇齿相依。特別是到了今天,两地经济融合之紧密已是不可逆转不可分拆。香港经济无论在维持日常活动或长远发展上,均对內地依托日深,故挑拨两地关系无异是经济自杀。显然,对少数借机乱港殃民的黑手,必须严加揭发及痛批。

  另一方面,也必须客观地面对现实。隨著两地经济日趋融合和民众交往日增,一些问题包括摩擦必会浮现。对此一是不能无限上纲由夸大来进行挑拨,二是要认真处理务求排难解纷,以免影响两地关系的持续发展,和民众间的互助互利交往。特別是○三年后,两地交往範畴日广深度日增,遂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双非”孕妇,“水货”客,內地来港爭抢货品及炒贵楼等等。这些都基本上是交流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从深化发展中解决,而且都是技术性问题,可由采取有效的管理、调节措施消减。但由此也给推动两地关系发展的策略及政策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要面对新的课题及挑战。

  三十年来尤其○三年后,两地关系发展主要重点是放在扩大交往上,特別是通过內地对香港实行“超世贸开放”来实现,使香港能首先并更多地从內地开放中受益。也正因此香港在多个行业包括金融、旅游、房地產、物流、交通等等,內地因素的比重日高甚至占到了主导地位。BVI公司特点及优势交流在量的扩张上十分迅猛,且料將继续如此。但到今天当扩量已不成问题时,两地交流的发展重点必须转到提高质素上,而这首先要求处理好两地交流带来的各种问题。这样不单有利於两地关系的持续及健康发展,也可从根本上消除了搞事者的借口来源。

  看来,在梁特首领导下的港府,已体会到两地交流须作策略转变,特別是要处理好相关问题的重要性。梁特首在上任前便已承诺会尽早根除“双非”问题,上任至今又开展了严打“水货”行动,推出“港人港地”政策,暂缓內地扩阔一签多行访港计划等,可为两地交往的发展消除障碍。两地民众也应开诚相见,同心同德共拓交往门路,从而取得更多双贏。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