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欧盟“去风险”政策,后有美国加征最高245%关税(截至美东时间2025年4月15日),近年来,中国企业正面临出口成本激增、供应链重构的出海困局。2025年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对马来西亚的历史性访问,为这场困局提供了破局方案——这个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枢纽,凭借"政策定力+产业链弹性+区域辐射力"的三重优势,正成为中企规避关税风险、重构全球供应链的黄金跳板。...
前有欧盟“去风险”政策,后有美国加征最高 245% 关税(截至美东时间2025年4月15日),近年来,中国企业正面临出口成本激增、供应链重构的出海困局。
2025 年 4 月16日,习近平主席对马来西亚的历史性访问,为这场困局提供了破局方案 —— 这个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枢纽,凭借 "政策定力 + 产业链弹性 + 区域辐射力" 的三重优势,正成为中企规避关税风险、重构全球供应链的黄金跳板。
1. 关税防火墙
马来西亚与全球签署的13项自贸协定,构建起广泛的关税网络。通过在马设立生产基地,企业可享受东盟内部99%商品零关税等优势,且对美出口税率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关税优势。
2. 政策红利池
不同于新加坡的高税负,马来西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 "新兴工业地位"(PS)与 "投资税收津贴"(ITA)双重选择:
新兴工业地位(PS):适用于高科技、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行业。5年内仅对法定收入的30%征税(即70%减免),未使用的减免可结转至后续年度。投资税务补贴(ITA):适用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行业。合格资本支出(如厂房、设备)的60%可用于抵减70%的应纳税收入,剩余30%正常纳税。
3. 产业生态链
马来西亚的产业基础具备显著优势。半导体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发展,在封测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巨头在此设厂多年。马来西亚计划2030年将电动汽车占比提升至15%,这一规划吸引了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相继落地设厂。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近60%,金融、物流、数字服务等领域配套体系较为完善,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突破外部限制
面对国际贸易中单边主义的冲击,中马双方明确反对 "脱钩断链"和滥征关税,并将推动《中国 - 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落地。
马来西亚作为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进口来源地,通过与马来西亚深化合作,中国科技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外部制裁而面临的风险,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 产业协同发展
马来西亚的“2030新工业大蓝图”中,数字转型和绿色经济是两大核心战略,而中国在数字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马来西亚的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数字转型方面,中国的 5G 技术、大数据应用等可以助力马来西亚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在绿色经济领域,中国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可以帮助马来西亚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借助马来西亚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能够更便捷地进入东盟其他国家市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3. 创新合作制度
在中马互免签证政策带动下,2024年两国人员互访近 600 万人次,大大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在货币结算领域,中马两国央行密切合作,积极推动双边本币结算业务,有效降低了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显著提升了贸易和投资的效率。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境内和马来西亚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超 3000 亿元,在全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二位,同比增速达 29%。
此外,在RCEP框架下,中马两国积极落实贸易便利化条款和电子商务条款。简化通关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统一电商政策,为跨境电商营造了更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同时优化供应链配置,极大地释放了区域消费市场的潜力。
4. 打破地缘困局
中马合作的东海岸铁路项目建成后,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它与瓜达尔港形成联动,构建起一条更为高效的贸易通道,有利于中国加强与中东、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单一航道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六甲困局。
• 短期避险:利用 "30% 附加值" 原产地规则,快速获取 "东盟制造" 标签规避关税。
• 中期布局:在柔佛、槟城等经济特区建立 "研发 - 生产 - 物流" 一体化基地,享受 15 年免税政策。
• 长期深耕:参与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战略领域,借 2025 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契机,深度参与 RCEP 2.0 规则制定。
在单边主义撕裂全球贸易的 2025 年,马来西亚正从 "资源换基建" 的传统伙伴,升级为中企全球化的 "战略支点"。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中,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3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从顶层设计上为中马共建 "抗风险供应链" 注入确定性。选择马来西亚不仅是规避关税的权宜之计,更是打开东盟、中东乃至全球市场的长期战略。
如果您正谋划布局马来西亚或其他海外市场,我们能为您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RICHFUL瑞丰 精通马来西亚及全球各地的法规政策,可协助您完成海外业务机构的设立,从前期的公司注册、资质申请,到后续的运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秘书服务、税务申报、KYC/AML 合规事务等,一站式解决您的后顾之忧。我们还有专业团队为您进行实体评估、实体重组规划,助力您优化海外业务架构。
在全球21个国家/地区47个城市设有办事处
人员包括资深的专业领导层和拥有各相关专业资格的人员。
包括财富杂志全球500强至初创公司等不同规模的企业。
为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40%的企业提供服务。
为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內地上市的1,800多间公司提供投资者和首次招股等服务。
为新加坡及马来西亚600多间上市公司提供服务。
tricor卓佳 | 瑞丰德永服务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