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得以恢复
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将产生显著影响,联合国贸发会预测2020-2021年间全球FDI可能下降30%-40%。
今年1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FDI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0.8%,随着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并在全球率先开始复工复产的进程,经济持续复苏。3月出现一定企稳迹象,4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
2020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1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8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供需循环改善
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28.1亿元,同比增长19.1%。
从需求端来看,出口增速由二季度的零增长左右提高到7、8月份的月均增长8%以上,而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在此基础上,企业生产规模扩张有力支撑了利润的稳定增长。8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回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比7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
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 世界营商环境报告排名上升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 2020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在全球的排名大幅提升15位,跃居第31 位,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中国的排名前进了47个位次,并且连续两年跻身全球十大“进步最显著经济体”。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向来被视为全球“投资风向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一共评估全球 190个经济体,31位的排名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前1/6。
根据报告,中国实施改革的举措在数量上也居全球第二。而过去一年,全球各经济体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脚步并非都像中国这样一往无前。
■ 我国吸引外资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据联合国贸发会(UNCTAD)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FDI为13,940亿美元,相比2018年继续下降1.3%;同期中国FDI为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0.7%,占全球FDI的份额进一步上升至10%,稳居世界第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对外资限制程度迅速下降,下降幅度是主要经济体中最大的之一。现象得益于我国对外投资限制越来越少,并提供更多保障制度
● 2019年出台的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法律法规层面正式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2017年—2020年,我国连续4年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条目由93项减至33项,负面清单之外给予外商投资国民待遇。
● 2019年公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鼓励目录中总条目1108条,其中全国目录比2017年版相比增加67条、修改45条;中西部目录与2017年版相比增加54条、修改165条。
■ 政务效率大幅提升
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是,办理施工许可(办理业务)。
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数据显示,在中国获得施工许可的流程缩减近半,成本压缩近 90%,耗时从1年多压缩到3个多月。
而到了今年,时间更是大幅缩减,以海南自贸岛为例,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度,企业从办理到获得营业执照,最快的3天就能完成所有注册程序,外商更是登录网站即可自主办理注册登记。
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就是“非禁即入”,以往企业开展投资经营活动需要获得审批与许可,现在只需进行备案,提交相关资料后就可以开展了。
■ 税收政策优惠力度加大
近年来,为加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力度,国家在政策上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不少优惠政策,比如:
● 开发区内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
●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取得的利润,如果用于增加在华直接投资,可在投资期内免缴企业所得税。
从2018年起,“负面清单”外的外商投资项目都可享受这项政策。比如来自德国的大陆集团在上海投资扩建的生产厂房项目,也通过这项政策减免了100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 海南自贸岛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对海南的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在2025年前新增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按当前的发展态势来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韧性、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以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中国依然是外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经济在取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在很多领域也还存在着明显短板。比如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关键零部件领域还严重依赖进口,基础研发能力不足,附加值较低等等。外资对中国未来发展、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和证券投资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更加稳定,更加看重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前景。只要中国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就一定能对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强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