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投资 > 离岸知识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虽然有其优点.但它们只能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下才会发生作用,而且由于需要的中间过程较长,使其作用的程度和效果也无法衡璧。因此,当国际收支发生失衡时,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往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以调节。
    (一)调节政策的种类
    根据调节政策对宏观经济不同角度的影响,可将政策分为两大类:调节供给的政策和调节需求的政策。下面以国际收支逆差为对象进行讨论。
    1.调节供给的政策。
    (1)融资政策。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销超额的外汇需求,因此又被称为外汇缓冲政策。这是一种既简便又有益的作法,能够使本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顺利进行。但是这一政策却不能用以弥补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因为一国的官方储备总是有限的,长期举债又会造成外债累积,最终仍将导致国际收支赤字。因此,从增加供给的角度来弥补逆差,最终还是要靠本国生产的增长。
    (2)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包括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
    2.调节摇求的政策。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对于需求的调节的目的在于调节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使总需求和上涨得到抑制,以达到改普逆差的效果。根据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可将这类政策区分为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两大类。
    (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国内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具有抑制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将导致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2)支出转移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支出方向的政策。这种政策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来引导居民改变其支出的方向,主要有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例如:当国际收支赤字时,将本币汇率下浮,提高进口关税或减少进口补贴,增加对出口的补贴,会使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使国内支出的一部分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直接管制是指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等对于进出口直接管制政策,它虽然不改变进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但它可以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从而达到改变支出方向的目的。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普遍不赞成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直接管制。
    (二)内外均衡的冲突及政策搭配
    前面介绍了各种旨在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选择。但是,在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要求并不是单纯的国际收支账户的平衡,而是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的均衡。而以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为代表的内部均衡与以国际收支平衡为代表的外部均衡并不总能一致达到。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Oamen Meade)在《国际收支)(1951年)中首次提出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问题。他认为: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需要实行两种独立的政策。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根据米德的观点加以发展,提出如果采用一些有效的政策工具来实现一些独立的政策目标.一般来说,工具的数目至少要同目标的数目一样多。这就是著名的“丁伯根原则”。
    在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种种运用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以蒙代尔(Robert Mandell)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与索尔特(W " Salter)和斯旺(T" Swan)提出的支出转移政策和支出增诚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