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入表变身存款 利率市场化潜行
为了缓解存贷比压力,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通过将理财产品直接列入存款科目的方式来做大存款基数。这一做法推高了银行存款业务的成本,使得原本受到严格控制的存款利率上限正在面临突破。
“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拼命发行理财产品,然后将理财产品摆放在存款科目上来做大存款基数。”某国有银行个金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在利用银行理财产品增加存款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最通常的做法是将保本型理财产品销售直接纳入结构性存款计算。据和讯理财数据显示,1 至3 月5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3049 款理财产品,其中保本型1271 款,占比41.69%,比去年同期上升9.33个百分点。
对保本型理财产品计入存款科目,银监会有明确的规定。银监会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计划中包括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其结构性存款产品应将基础资产与衍生交易部分相分离,基础资产应按照储蓄存款业务管理,衍生交易部分应按照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从监管层面来看,将保本型理财产品计入存款科目便于监管,以存定贷。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扩大存款规模,缓解存贷比压力的同时,也要承受缴纳存款准备金带来的损失。”某城商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
其次,商业银行对存款产品进行了创新。比如某股份制银行推出了“活期宝”账户,当客户的这类账户存款余额达到5 万或者20 万以上,将自动转换申购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申购资金直接统计为存款。
此外,一些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纳入结构性存款统计。即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募集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投资,一定比例投资于货币市场,设计成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而统计到结构性存款。
中金公司统计显示,银行结构性存款贡献了一季度新增存款的15.6%,在银行存款中的占比亦上升1.3 个百分点,其中结构性存款占比上升较快的包括深发展(7.5%)和建行(3.1%)。“这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贷存比压力,但是另一方面则推高了存款成本。”中金公司在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仅剩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还没有放开,而目前监管层表态要渐进式推进利率市场化。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利率上限将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目前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内外利差较大,放开存款上限可能会加剧热钱流入压力;其次由于我国部分金融机构仍未实现财务硬约束,存款保险制度亦未建立,放开存款上限会加剧存款恶性竞争,进而危及金融稳定。
在近年来“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存款压力,而目前监管层又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存贷比考核,为了争夺有限的存款资源,商业银行只好加入理财产品大战之中,相比于受到严格管制的存款利率,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要高出很多,理财产品入表正在悄然打开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