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离岸专题

香港人学普通话趋热 教普通话更吃香

  在香港,很少有人自称“个体户”,但从深圳移居香港的黃丹红告诉记者,她就是一个香港“个体户”,是个不经商,只教书的“个体户”,教港人和外国人说普通话。

  “这一切,都是因为香港回归了,中国内地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机都集中在内地,香港甚至全世界都掀起了学普通话热潮。” 黃丹红笑着对记者说。

  1997年成立的香港语言中心负责人曾彩芬小姐告诉记者,香港回归时,学普通话的人少得可怜,到2006年,香港共有91家公司请他们去给员工上普通话课;而到2012年,这样的公司已增加到240间,其中有很多都是跨国大公司。她说,以前学普通话,都是学一些日常用语,但现在更多的是商业用语,因为香港回归,内地经济极大地吸引了在港的公司。

  教普通话让我融入香港

  坐在美丽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畔,从深圳到香港当“个体户”的黄丹红给记者讲起了她的故事——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我嫁到香港已6年多,从事普通话老师这一行也将5年,这是我人生转折的5年,使我逐步融入香港社会。

  来港前,我在深圳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是一名会计师。辞职到港后,我成了新移民,没有工作,没有朋友,也不会说广东话,一切都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也非常不开心。

  正当我人生陷入低谷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的命运发生转机。

  一位在工行亚洲的朋友对我说:“香港回归后,香港掀起了学普通话热潮。最近我们单位就聘请了老师专门教员工学普通话。你的普通话这么好,为什么不试一试?”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马上行动。我报考了香港大学“教育专业普通话老师证书”课程,还参加了国家普通话测试以及香港语文老师合格证书的考试。

  有了从事执教的资格,我便千方百计寻找生源。

  很幸运,我一位同乡介绍我在一家教育机构当老师,同时带两个班,一个是亲子班(家长或保姆带着二三岁的孩子一起上课),一个是初小班(一二年级的学生)。

  第一次当老师,难免紧张,感觉却非常愉快。

  后来,我有了自己私人的学生。记得第一个私人成人学生,是一位待业女孩子,她正准备找新工作,要求配合她找工作教她一些面试方面的普通话。教成年人比教孩子要难,因为纠正发音困难,他们的语音经常受到母语的干扰,语调、句调也不准,纠正他们很快又忘记了,而且他们在香港学普通话没有语言环境。但这位女孩子学得很努力,也学得很好。

  生源越来越多不乏外国学生

  就这样,通过我教授过的学生的口碑传播,我有了越来越多的生源。他们中,有建筑测量师、摄影师、设计师、银行保险金融界的高级职员、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家庭主妇。现在我还多了一些学生,那就是外国学生,包括澳大利亚人、巴西人、美国人、印度人、韩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及西班牙人等,他们多数都是刚到香港工作的成年人,以及他们的配偶与孩子。

  在这些学生中,有两兄妹从开始至今,已跟我学了3年。

  记得我第一次到他们家时,妈妈将他们俩的考试卷给我看,哥哥只考了48分(满分是100)。妈妈很着急,要求暑假给他们一星期上三次课。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有一次,哥哥高兴地告诉我,他那个学期的普通话考试得了84分。现在,兄妹俩每次普通话考试都拿A,妹妹的普通话成绩全级第一名。

  做私人老师很辛苦,每天要奔波于不同的地方,有时饭都来不及吃,而且相比其他行业,薪水也不高,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给我的思维有很大的启发。

  通过教授普通话还让我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和我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来自内地的新移民。我们在一起相互讨论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材、互通信息也相互介绍学生。这也使我这个“个体户”不觉得孤单,也增强了自己在香港生活的信心。(记者 刘秋伟 文/图)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