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上市

海普瑞股权激励无法实施 谁将百元股逼上绝境

孤注一掷让海普瑞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演了一轮“跌宕起伏”的过山车游戏,也开始将自己逼上绝路。

日前,海普瑞(002399)的股价已经连续多日跌破公司于今年2月刚披露、旨在激励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中所披露的行权价格29.79元。这意味着,如果海普瑞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前无法通过业绩推动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上涨,那么这一激励计划也面临无法实施、更面临着无法达到激励中高层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多重尴尬。

股价从154.28元下跌至20多元

从登陆资本市场没有几天便创下154.28元高价股神话,到如今股价持续徘徊在20多元的低位,海普瑞所描述的“肝素钠”故事最终还是被资本市场无情地打回原形。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身陷海普瑞泡沫的众多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损失又将由谁来买单?事实上,在任何神话和奇迹的背后,都一定隐藏着商人为求利不择手段的秘密,单条腿走路的海普瑞,已经被市场和自己逼上绝路。

变脸成为海普瑞自以来最大的关键词。

让海普瑞频频变脸的原因,正是其唯一主营产品肝素钠。《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之初推动海普瑞创造148元高发行价的原因,正是来自于其生产的肝素钠是中国唯一获得美国FDA公开认证。这意味着,众多中国企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普瑞独享美国市场。

福祸相生。正当人们都关注创下148元高发行价的海普瑞在资本市场股价一路走高,曾创造出154.28元新高价不久,其市场业绩就迅速陷入“跌跌不休”通道中。《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不久,公司业绩就开始变脸:2010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下滑24.85%,公司股价最终在2011年4月22日跌破百元,落选A股百元股阵营。截至201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公司预计2012年上半年将会出现低于50%的降幅。

这意味着,以来海普瑞所获得的“高股价”光环背后,却是市场营收迅速开始持续下滑。数据显示,海普瑞2011年股价累计跌82.25%,成为A股十大熊股之一。股价以148元发行价计算,累计跌幅为82.47%。

与汉王科技的一款主打产品“电子书”曾经在为企业创造第一年业绩大幅攀升后迅速调头直线下滑、最终荣登中国股市十大亏损股颇为相似,海普瑞也在资本市场上以“肝素钠”这一产品掀起“造神运动”,最终也因为过度依赖这一产品也在商业市场竞争中陷入“业绩持续变脸、股价跌跌不休”的困境。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海普瑞之后就陷入“业绩变脸”的漩涡,是天灾,还是人祸?海普瑞并未能给出清晰的答案,不过通过对海普瑞2011年业绩报告的解读后不难发现,这样一家过度依靠某一款产品、过度依靠海外市场的企业,在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成疑、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不佳背景下,却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是对投资者综合判断力的考验,更是对市场监管当局的蔑视。

主营业务过于单一

在海普瑞业绩持续变脸的背后,正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营市场、主要客户存在巨大的变数,一旦海外市场出现订单锐减,将会直接引发海普瑞的资金链紧张、断裂最终走向倒闭。

2011年,海普瑞毫无意外地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4.94亿元,比2010年下降35.26%;实现营业利润7.19亿元,比2010年下降49.21%,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8.57%。

对于业绩和利润持续下滑的原因,海普瑞给出的解释是,“2011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产品主要销售区域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持续低迷,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控制逐步加强,同时美国FDA陆续批准了仿制依诺肝素制剂和新肝素制剂的,使得下游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对公司产品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此,有投资者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从之初创造的高股价神话,到目前交出的业绩、利润双下滑的成绩单,这让我更加坚信,海普瑞不是一家值得长期投资的股票,只是一些机构和私募炒作的工具。”

投资者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目前海普瑞唯一的主营业务便是肝素钠原料药,2011年海外市场出口占比达到近90%,同比下滑39.8%,这也是直接造成海普瑞业绩、利润双下滑的直接原因。当年,海普瑞前五名客户的收入总额占比高达86.17%、前五名客户合计应收账款占比高达93.02%。

一位财务分析师指出,“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主营业务单一、销售渠道集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目前,海普瑞不仅是主营业务单一,而且销售渠道过度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其主营市场甚至在海外,这些对企业来说充满着巨大的变数,稍有不慎都会出现倒闭”。

对于一直依靠为欧美市场客户提供订单式生产制造肝素钠的海普瑞而言,如果因为欧美经济恶化导致海外客户订单取消,后果不堪设想。

海外市场下滑将公司逼上绝境

登陆资本市场的海普瑞在市场竞争中,正在“步步惊心”的外部环境下艰难前行,却面临着“两头受阻”的尴尬:一方面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导致运营成本增长;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受经济环境影响出现需求下滑、价格下跌的情况,必然导致企业的市场售价下跌,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将面临“量跌利下滑”尴尬。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