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保险临近上海缴费限额1000元
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还在,钱却没了。
这句赵本山小品里的台词曾逗笑无数国人,不过现在的国内养老问题正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是近期不断爆出的养老金缺口,还是政府考虑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都传达出一个信号——不能仅仅指望政府来养老,个人也要积极承担自己的养老问题。在近期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养老亦成为热议话题。
在人口老龄化突出的上海,养老问题尤甚。有研究人士指出,上海财政要为养老金每年多支出100亿元。为了鼓励个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上海从2009年就积极申请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简称税延保险)试点,希望借力商业保险解决老龄化困境。
本报获悉,目前方案已经由国税总局递交到财政部,这个姗姗来迟的政策有望年内在上海展开试点,715万在职职工将享受该政策优惠。
一千元的诱惑
“年内上海试点应该问题不大,公司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进行客户沟通。”上海一家养老险公司人士表示。
从500、700到1000元,备受关注的税延养老保险方案一直在完善,税延额度也一直在变化。本报从国税总局了解到,目前确定的缴费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采取万能和分红型保险形式,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我们这边流程已经走完,但是财政部是否还会有变化还是未知数。”国税总局相关人士表示。据悉,相关部委确定后最后方案将提交国务院通过后才会试点。
虽然具体时间未定,但是在上海,无论是地方政府部门还是养老险公司都异常兴奋。在他们看来,上海的试点不仅可以缓解上海日益增加的养老压力,还可以为商业保险带来创新和购买的动力。2011年,上海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2655元,虽然每月只有1000元的递延额度,带来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中金证券算了一笔账,上海目前有715万在职职工,假设覆盖率为50%,以延税产品年保费上限8400元计算,有望为上海带来300多亿新单标准保费。而对于参加的职工而言,一位月收入在5000元的30岁男性,每月交1000元保费,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达到28.1%;40岁时为18.1%,依次递减;而收入为10000元,每月缴1000元,替代率则分别为14%和9.1%。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养老主要依靠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一般达到45%,中低收入人群则达到50%。但是这样单只脚走路显示出的不均衡已经显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全部养老金有计划有组织的储备也只有35689亿元,占GDP仅7.5%;第一支柱的社保(含城基保、城居保、新农保、个人账户做实、全国社保理事会等结余)32119亿,约占90%;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只有3570亿,约占10%;第三支柱在我国有组织的筹集储备还没有。
正是这样的养老现状,让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上海原本测算在2014年出现养老金的收支缺口,未曾料到在2000年就已经出现。上海市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曾表示,作为国内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上海市的养老金资金收支缺口每年已经达到100亿。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表示,上海退休人员340多万,养老金入不敷出,需要财政往里填100多亿。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市,退休工人相当数量是老工人,当时工资只有70多元,现在退休工资涨到1500元、1600元。
截至2011年底,上海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36.6,随着老龄化加速,上海每三个人养一个退休职工的现实让很多人担忧自己的养老问题。
而上海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城市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加速的趋势,1990年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有将近189万人,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331万人,2011年达到348万人,将近四分之一是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口也增长非常快,1990年是17万人,2011年底达到63万人。百岁老人从1990年的80人增长到2011年的1156人。人口长寿化,也加剧了养老压力,周海旺在参加“上海论坛”时指出。
正是这样的压力,让上海时时充满变革的斗志。“现在(税延保险)推出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我相信年底以前应该可以推出。”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表示。
据悉,此次试点将覆盖范围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操作模式采用企业代扣代缴,对参与保险主体未作限制。
中央的谨慎
相比较地方政府的热情,政策制定方可谓相当谨慎。
从2009年这个方案首次被提出,到现在整整3年,中央部门表示支持,但是担忧的问题依然很多。“中央更希望从全局角度来解决养老金问题,这也事关中国未来养老保障制度的定位,比如商业养老保险占个人养老金比例等等”,上述国税总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有多个部门参与了方案的制定,待方案相对成熟后递交国务院。
据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测算工作,比如职工退休时养老所需的生活成本,社会养老保险领取额度,缺口规模,需要买多少商业养老保险等等。
但是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备受关注,究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还在广泛征求意见。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资深研究员卢海元告诉记者,现在单谈养老金缺口没有意义,因为统计口径不同,区域需求不同,养老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解决不好会引起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危机,而这种危机的背后是政府的财政缺口的危机。
从国内情况来看,虽然暂时不会有危机,但是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改革。所谓的税延型养老、第二第三支柱的培养,只能算修修补补,而制度的顶层设计改革则可以可持续地解决养老问题。
按照卢海元的想法,我国城乡社会保障要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建议城市养老打破原来多轨制并行现状,建立全国统一、城乡统一的基础养老金账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原部长丁宁宁撰文指出,要解决养老问题,首先要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也需要对目前的财政预算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先搞一个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最低养老金标准,在基础制度和绝对水平上统一起来。发达地区工资高,按比例多缴的部分可以变成补充养老保险。按比例缴费达不到最低缴费标准的地区,可以考虑用财政转移的支付办法来补齐。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认为,养老保障是个全球化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承担最基本的退休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导、规范和监管,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比如说推动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市场做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