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投资合作

从跨境结算到跨境贷款 人民币国际化前行

“今后我们市所有进出口企业都可以拿人民币和老外做生意了。”在六部委近日联合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政”,并公布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后,一位人行东部地区支行人士说。

这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全面铺开。

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闸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显著。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804亿元,同比增长61%;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达到470亿元,而去年全年也仅907亿元。

与此同时,近日,多项支持粤港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政策陆续出台,其中有关“允许前海探索跨境双向贷款业务试点”的措施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前海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同时控制资本项目开放的相关风险,是中国政府通过前海改革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更深层次涵义。”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表示。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坦途,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欧美国家推广面临重重阻力,另一方面在国内利率、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有关企业及机构借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名义、利用两地汇差和利差套利的争议萦绕不散。

开弓没有回头箭。人民币国际化注定要在争议中前行,而作为推动主力的商业银行也将展开一场“暗战”,尤其是在境内有雄厚基础的中资行与在境外有庞大网络的外资行之间,市场正在静候强势的双方谁将在角逐中脱颖为最后的“王者”。

欧美推广遇阻

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正式颁布试点管理办法;2011年8月,中国内地全境可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

启程三年,人民币迈出成长为国际货币的第一步。随着上述“新政”的颁布,凡具备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目前均可依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在出口报关以人民币申报时不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也可以同样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新政突破了出口企业试点名单的限制,实现了出口企业的全覆盖,同时公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被列入名单的这部分企业仍可办理出口人民币结算,但出口人民币收入不能存放境外,这实际上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全面铺开。

“以前我们只能羡慕那些试点企业,今后我们出口货物也能用人民币结算了,可以规避掉汇率波动风险,这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上述东部地区一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王先生表示。

除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外,进出口业务使用人民币结算在业务流程上也更方便。“人民币结算不用核销,结算资金不进入待核查账户,能够比较快地收到资金,与外币结算相比,资金占用成本和操作成本等都要更合算。”上述人行支行人士称。

近日,人行上海分行还出台简化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大幅简化支付的流程,资质合格的公司不再需要提交原始贸易单据来完成每笔支付。这一措施将进一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交易的运用。

此外,人民币跨境结算在退货或退款方面的效率亦颇高。

据一国有大行人士介绍,上海一家具公司向马来西亚一木业公司进口一批木材,总价1000万元。前者在该行上海分行开有人民币账户,并通过后者开立在马来亚银行上海分行的非居民机构人民币账户办理结算。

家具公司先支付木材预付款,其中50%从其境内人民币账户支付,50%从其香港人民币账户支付,但半个月后办理进口报关时发现木材质量问题,要求退款10%,仅15天后该公司就收到了退款。

目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在有的国家人民币甚至可以全境通用。但在美欧等发达市场,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仍然较低。

西联商业支付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企业的不愿意度最高(占42%),欧洲企业(占23%)位居第二。

同时,尽管可以降低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但超过40%的中国企业仍然不愿主动要求海外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付款。这其中的障碍主要在于交易的不方便性(33%)以及人民币兑换程序(20%)。

“比如大宗商品一直以来都是以美元定价,相关企业假如换成人民币结算反而可能会有汇率风险,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话语权又不大,所以要让国外的企业接受人民币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亦表示。

套汇套利扭曲

尽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广还面临重重阻力,但试点初期人民币进口支付远大于出口收入的“跛足”状况已有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5500亿元,收付比由2011年的1:1.7提高至1:1.4。

“前两年人民币升值比较快,对中国出口的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导致‘跛足’现象,但今年以来人民币有所贬值,从中国进口的企业更愿意用人民币支付,贸易项下进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更趋平衡。”程军如此解释这一变化。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跛足”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存在于境内和香港两地的套汇和套利机制。

“由于目前在香港离岸人民币现汇市场与内地在岸人民币现汇市场

上,人民币对美元现汇汇率存在显著差距,这为在内地与香港设有关联公司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套汇空间。”张明称。

他指出,在2011年下半年之前,由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高于在岸市场,导致中国企业选择到离岸市场购汇支付进口,同时依然在在岸市场出售出口收汇,这将在统计上表现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跛足”程度加剧。

其实跨境人民币结算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签订的就是人民币合同,向对方企业支付的也是人民币,另一种是企业签订的合同还是美元合同,但先将人民币支付给境外的关联公司,关联公司再在离岸市场将人民币换成美元支付给对方企业。后一种情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但也被统计在内,一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称。

而在去年9月份以后,两地汇差逆转,人民币离岸汇率反而低于在岸汇率,折价一度达到2000多个基点,引发一轮反向套汇,即在离岸市场卖美元、买人民币,在境内卖人民币、买美元。

“很多来自境内的出口商和其他一些有美元头寸的企业都在做,那段时间银行生意好得不行,基本把全年的业务量都完成了。”上述人士称。

套汇之外,还有套利。由于境外美元贷款利率更低,套利的方式主要是内保外贷。

内地公司将一笔人民币存款存入内地银行,由内地银行开出一张信用证后,交给内地公司的香港关联公司,后者即以此为抵押向香港银行申请利率更低的美元贷款。在利用衍生工具锁定汇率风险之后,上述公司即套取了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利差。

根据国际清算机构SWIFT近日发布的报告,人民币在全球结算中占比仅为0.34%,但全球信用证开设占比却高达4%,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开证货币。

张明指出,目前中国国际结算的信用证几乎98%左右都是内地向境外开设信用证,其中54%均为内地企业向香港企业开设信用证。

“自2009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香港银行对内地银行债权由4000亿港币以下,飙升至目前的1.5万亿美元上下。上述数据足以证明两岸套利规模之庞大。”张明称,但难以估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究竟有多大比重是两地套利套汇所致。

前海探路资本可兑换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而人民币国际化本身就是在资本项目尚不开放、经常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尚且薄弱的背景下启动的,由此带来的包括跨境套利在内的阴影或许会更为浓重。

“在金融危机后,由于东盟贸易之前都通过美元进行,美元流动性出现困难,美元币值不稳,造成这个区域计价结算货币的问题,给贸易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为了给区内贸易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计价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了。”中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如此描述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背景。

自此以后,香港也逐渐发展为支持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支付的重要枢纽。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与香港地区发生的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累计结算量在总量中占比超过50%,内地与香港的人民币收付结算总量已经超过3万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4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和存款证合计达到6743亿元。2011年点心债规模突破1000亿,目前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额累计超过2200亿元。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在上述跨境套利阴影下,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仍有质疑,甚至有分析人士提出要警惕人民币“套利国际化”。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不依靠离岸市场而直接开放境内资本项目管制和金融市场的国别案例也很多,但基本上是没有潜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的中小型经济体的货币。“因此人民币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就必须发展离岸市场。”

他认为,香港应该能够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中心。具体而言,香港将主要承担人民币离岸市场中的“批发功能”,即海外人民币的资金中心、人民币外汇、债券和离岸股票的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以及资产管理中心。而其他地区(如新加坡、伦敦、纽约、上海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则主要担当“零售”的功能。

“认为是香港的人民币市场滋生了套利和投机行为,影响了中国金融稳定,这种看法并不公平,因为问题的根源是中国金融体制缺陷。”一外资行环球金融市场业务人士称。

实际上,对于资本管制已成人民币国际化最大阻碍,各方已基本达成共识。

“在贸易结算货币发展后,已经有大量离岸人民币持有者希望在国内投资或在海外有一些产品可投资,但现在最大的障碍是资本账户可兑换进程,近两年我们已经在抓紧研究资本账户可兑换分步推进的路径,但这确实非常复杂,也是渐进的过程。”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近日在某论坛上表示。

尽管前路艰难,但近日有关支持深圳前海开发开放的最新政策已显露曙光。如有关政策提出,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在CEPA框架下,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业内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其中人民币跨境贷款试点是最大亮点,为香港5000多亿人民币存款找到新出路的同时,亦是为人民币名义下资本项目开放探路。

“资本项目开放在逐步推进,但会比较谨慎,即使试点放开所有项目限制,但对总量会有一个控制,相当于在前海做个试验田。”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中外资行角力

人民币跨境贷款试点无疑是一大突破,但其可能带来的挑战亦不容忽视。

尽管试点还局限在前海这片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张明指出,一旦前海试验区获得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会千方百计突破前海试验区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资本管制的藩篱,来自市场的压力会敦促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

所谓人民币资金的体外或半体外循环的制度设计,可能会被市场主体的套利行为所冲破。

不过,他也指出,如果妥善设计如何在前海试验区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的资本管制措施,同时加快国内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向民间资本的开放、统一并加快发展国内债券市场,则可有效抵御资本洪流的冲击。

而若人民币跨境贷款试点顺利展开,并最终如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一样全面铺开,从长期来看则会冲击中资行目前在人民币贷款方面的主导地位。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离岸市场对各货币母国企业的放贷额到各货币总放贷额的20%-40%,而目前外资行境内人民币贷款占比还不到3%。

实际上,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开始,外资行就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其客户数和业务量也不断增加。最典型的如汇丰银行近日宣布,已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扩展至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人民币贸易全球服务网络最广的外资行。

“人民币国际化到最后做得最好的未必是中资行,因为中外资行同时起步,但外资行是真正国际化的银行,有经营国际化货币的经验,尤其是在与利率和汇率有关的衍生品方面有着中资行无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外资行自身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在中国市场获得突破,可能比中资行更积极。”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他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初始阶段,中资行至少在结算方面还会领先,一方面有遍布全国的网点,一方面有长期建立的大量客户,还有庞大的资金量。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尤其是人民币越来越多地成为第三方货币之后,中资行在海外网点、产品开发上的劣势就会越来越明显,而外资行在各方面都已经很成熟,一些更高端的业务更有实力,比如发行点心债。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排名前五的点心债承销商中,除了排名第三的中国银行以外,其他四家均为外资行,其中汇丰以242亿元的承销额名列榜首。

不过,上述国有大行人士也指出,中外资行的竞争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好事,“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推不动的。不能等到中国的金融机构成熟到可以跟全球金融机构完全对抗了,才去推人民币国际化,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