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未来货币格局趋向多元化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早已不再新鲜,尤其是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如此。不过,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似乎仍然未被撼动,尤其是当前欧元因为债务危机表现得跌跌不休,美元资产再次成为投资者趋之若鹜的避险品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目前而言离国际货币的期许还是有很长的距离。种种趋势表明,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或许仍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
6月5日,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元、欧元、人民币,国际货币体系的情境分析》的研究报告,对美元、欧元、人民币三种货币发展态势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分析了未来多元化货币格局三种可能。
三大货币的前途
美元当前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国际清算组织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美元的占比约61%。
世界经济论坛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元能否继续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保持这种强势地位,将取决于三个因素: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是否会保持开放的贸易体系。
诺贝尔奖得主斯宾塞认为,“美国经济面临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债务问题,等大选尘埃落定,美国就必须着手削减其财政赤字的问题,如果政策不妥的话,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很负面的影响”。
但不平衡赤字也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为,如果美国国债继续大规模增加,会影响美国国债的信誉,进而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能力。
这篇报告还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美国在国际竞争过程中实行美元贬值的策略,将会对当前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冲击作用,对美元保持自身地位也非常不利。
原本承载制衡美元期许的欧元,自2010年开始一直在走下坡路。受当前不断恶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跌至两年新低。
“整个欧元主权债务市场原本与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相当,但因为被分割为不同的国家市场,流动性和渗透性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对欧元成为储备货币构成了障碍。” 报告指出,欧元的未来在于其管理结构的改革——更加统一的财政和经济政策。
此外,对于人民币的前景,报告指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要素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顺利转向依靠内需;中国能否建立一个强劲有力的金融系统,比如实现利率自由化;中国是否会逐步开放资本账户。
对于资本账户开放,报告认为,封闭的资本账户严重阻碍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而且认为目前人民币使用范围越来越多是基于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考虑。言外之意是,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会降低。
然上述确定性是存在的,但从目前而言,不管是中国政府还是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还是比较乐观的。
未来货币体系的三种情境
在对上述三种货币前途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之后,报告运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概括了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境。
首先,最悲观的看法,三种货币分别回归区域,成为区域性货币。这种情境是在三种货币都未能突破其发展瓶颈而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这种情境中,“欧美两国的政策制定者在应对各自挑战的过程中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增长下滑,对外部市场产品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中国经济更不可持续;全球层面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下降到区域层面。”
第二种情境是G2模式,就是说中国和美国成功突破其限制因素,美元和人民币双雄争霸,而欧元则自此没落,最终解体。
这种情境出现的条件是,欧元区危机继续发酵,各国在共同的财政和经济政策上陷入僵局,欧洲经济陷入停滞甚至是长期衰退,最终欧元区解体,而中国和美国则顺利实现结构性转型,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拉动增强,而美国也有效地转变其双赤字的格局。
第三种情境是分割的经济增长速度,指欧洲成功实现财政和经济政策的统一,而美国则没有成功解决其双赤字问题;中国成功实现转型并且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金砖国家的核心货币,而且在新兴国家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人民币的影响力将极大超过欧元和美元。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报告认为,美元在2020年的影响力可能进一步下降,因为原本寻求避险的投资者将会转向人民币和欧元。如何弥合新兴货币和原有货币之间的落差可能会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挑战。
报告没有给出三个货币区都能突破瓶颈的第四种情境,但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就是欧元区顺利解决危机,中国成功实现转型,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转变,届时的货币格局应该是人民币、美元、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