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破局 学者建议国家财政兜底半数坏账
网易财经5月15日讯 首届“微型金融与包容性发展”国际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年会上表示,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业面临双重挑战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款的问题刚刚破题。
他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大银行的大客户已经找到了新的融资渠道,不再依赖银行信贷。他们现在之所以还需要银行,只是需要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大机构离银行而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中等企业也开始离开,因为中等企业也在银行之外找到了他们认为更为灵活、成本更为低廉的融资方式和渠道。目前的银行业,尤其是工农中建等大银行,贷款客户的主体已经是中等企业。今后越来越重要的会是小微企业。随着金融的深化,随着金融层次越来越丰富,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银行真正的可靠的客户,无论是中等银行还是小银行,都是小微企业、是一部分中型企业,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李扬指出,按资产规模和所服务客户的数量来衡量,商业银行仍是小微金融主力军。按照国际经验,总体来说,商业银行是主力军,占全部小微金融企业的贷款是86%,其它四类只占14%,因此,在推进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
对于小微金融的发展,他建议,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小微金融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首先需要有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遗憾的是现在的环境不算好,要给予小微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企业。其次,应制定更为综合的小微企业金融发展规划,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不应仅仅将重点放在银行类机构上,也不应该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局限于信贷。最后,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支持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国目前的财税政策,基本上是一个重商主义和工业主义的财税制度,不符合服务业今后要作为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需要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原副行长)刘克崮在论坛上提议,发展小微金融,应加强组织领导与推动、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创新丰富微型金融产品,建立微型金融融资体系,构建央地两级监管体系,加强微型金融政策扶持,改善微型金融基础设施,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
他建议把国务院促进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功能扩大到所有城乡中小微等经济体,建立副部级的国家中小微经济体发展促进局,类似于美国的小企业局。再就是建立一个由国务院促进小微金融发展的领导小组,让地方发展基层金融管理指导和监督的机构,然后再调整政策,制定法律。比如说中国城乡基层金融管理条例,出个指导意见。
刘克崮认为,中国小微金融的监管实行两级监管、三级操作体制,中央管大中银行,小微金融的管理,方向上放给地方政府。先从小贷公司只贷不存开始,担保及其它就交给地方政府,现在地方政府已经在干。三级操作,由中央管,中央、省、市三级,方向上跟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相应。对于政策扶持、准入问题、坏账核销问题、财政补贴,他认为,财政补贴要减少,但是数额要增加,用于放减免税,减免税的操作非常规范,给农民放、给穷人放、给小户放,减税,以后不论谁,只要来帮忙就支持。对于坏账的冲销,小金融机构最后的坏账,国家财政应兜一半。
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在会上汇报了该行小微金融的发展情况,他透露,近年来,包商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345亿,不良率在最高峰时达到0.31%,但回收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他认为,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在一个地区小微企业的贷款远远是不够的。以北京和成都市场为例,在北京,包商银行确定的目标客户在100多万户,可能还不止。在成都市的市区调研,目标客户在87万户,就拿这两个来讲,这个市场很大。因此,该行希望更多金融机构或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来做小微企业,并不担心业务上发生冲突,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