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就地城镇化:中国首个“村级市”挂牌

5月8日,中国第一个“村级市”的牌子,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的村办公楼门口高高挂起。

在挂牌仪式上,村支书李连成说:“我们自己建市,实现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村推进城市化的好路子,这符合中央、省、市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之所以叫“市”,李连成表示:“我们要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城市的生活。”

合村腾地

20年前还是周边村子里最穷的一个,如今西辛庄172户人家,全都住着205平方米的两层小别墅。只有720名村民的西辛庄村,成为周边村民都羡慕的富村。

现在村民享受水费、有线电视费全免,人均每月免费使用6立方米天然气,超额每立方米两元钱。人均每月免费用电7度,超额每度5毛。

村里还投资8000万元建起医院,由居民控股,孤寡老人看病不收任何费用,其他人看病免收诊断费,只收药品费,大病医疗100%报销。

支撑起公共服务的,是全村发展起来的20多家企业,每年的产值达十几个亿,年人均纯收入2.6万元。

经济发展与免费社会服务,吸引着附近的村庄,如今在西辛庄企业里打工的外村人数达到9000多人,在西辛庄小学上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外村的孩子。

得知西辛庄要建新型农村社区,附近十多个行政村的负责人找到李连成,要求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与西辛庄合在一起。

今年1月16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西辛庄视察,李连成汇报了要把西辛庄村建成中国第一个“村级市”的想法。之后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连成,把他的“”想法带到了北京。

虽然饱受争议,“西辛庄市”如期挂牌成立。

村规划建设中的高层居民住宅楼,将由河南建业集团承建,未来住在楼内的村民,工作就在社区附近的工厂或者农业企业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现在两亿多流动农民,其中跨省流动部分在解决养老、户籍等问题比较困难,如果把本地工业发展好,通过就地城镇化,在当地解决就业是最好的方式。

据测算,包括西辛庄在内的15个村子合在一起发展,腾出宅基地,这样节约出的耕地估计在2000亩左右。

非行政市

当天的挂牌仪式上,没有邀请任何官员。

按照规定,行政区划受宪法保护,不能随意更换。挂牌成立后,西辛庄市在行政关系上仍然归当地的庆祖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

挂牌后,西辛庄村把附近的张头村等15个村近2万户村民合并到一起,然后共同组成全国首个“村级市”,其实是个大型的农村社区,不带行政级别,也没有公务员。

“虽然我们是‘市’了,但这只是一个符号,我们的真实想法就是想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虽然建‘市’了,我其实还是一位基层的支部书记。”李连成说。

西辛庄的做法,得到当地社科专家的力挺。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认为,“市”的规模不在大小,关键是城市元素,这就需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协调发展,只有当村子发展到这种程度时,城市的灵魂才会真正融入,“市”才能名副其实。

“并不是说今天挂牌就能怎么样了,对于这种基层农民自身的探索应多理解,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未尝不可,不必过于较真。”喻新安表示。

由于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居住密集,即使大中小城市一起发展,也无法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对此,河南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即由传统单一的农民进城,改为两条腿走路,使农民就地城镇化。

不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晓峰则认为,西辛庄的样板意义只适合于有内在经济发展动力的,经济基础非常好的,对外形成比较强大辐射力的村庄。至于对其他地方参考的价值,必须要谨慎对待。

合并立“市”后,西辛庄人口达几万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按照我国的村级设置,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公安、卫生、防疫如果没有相应跟上,机构无法有效运行,会给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在广东、苏南有大量这样的地区,外来非农就业人口远远超过本地人口,还按照村庄来管理显然不合适。”郑风田告诉记者。

西辛庄变“市”,除了引起对其后续发展的疑虑,也遇到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质疑,记者了解到,来自河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消息称,西辛庄村更名为西辛庄市,并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该处工作人员称,行政区划受宪法保护,不能随意更换。普通社区的更名,需要逐级上报进行审批。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用地审批管理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随着部分村庄的合并,原有的宅基地可以复耕,倘若用于招商引资而牵涉到土地性质的改变,则需要逐级上报审批,手续办理完毕方可施工。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