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检视2500公顷土地 预料可增加短期土地供应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房屋用地短缺,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开拓土地资源。规划署现就约2500公顷土地进行土地用途研究及检讨,其中工业用地、“政府、机构或小区”用途土地及首阶段的“绿化地带”检讨已经完成,预料可增加短期土地供应。据了解,有关土地用途更改后,可提供约260公顷的房屋用地,规划署并锁定十多幅“绿化地带”用地改作住宅发展。
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昨日以书面回复议员汤家骅就土地储备政策的提问时表示,去年《施政报告》提出6项措施增加房屋土地供应,包括释放工业用地、在维港以外适度填海、发展岩洞、检讨“绿化地带”、“政府、机构或小区”用地和释放北区及元朗主要用作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农地作房屋发展。
她表示,规划署进行多个土地用途研究和检讨,涉及约2500多公顷土地,有助于短、中和长期增加土地供应。短期方面,当局已完成工业用地、“政府、机构或小区”用途土地及首阶段的“绿化地带”的检讨。
据了解,涉及释放的工业用地约占60公顷,半数用作房屋发展;改作房屋发展的“绿化地带”约有50公顷。位于北区及元朗的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农地,亦有约150公顷可改作房屋用途。换言之,单是改变土地用途,预计可提供约260公顷房屋用地。
有消息指,规划署已销定10多幅位于新界沙田、大埔、屯门、元朗和西贡等地区,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用作住宅发展。
除了短期措施增加房屋土地供应,林郑月娥表示,在中期而言,会研究新界东北及洪水桥新发展区和东涌新市镇余下发展等。
她又表示,特区政府去年11月展开“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就港以外进行适度填海和发展岩洞进行研究咨询。发展局期间共收到逾5万份意见,其中大量意见反映市民考虑填海地点时注重到对小区的影响,政府会听取意见,展开第二阶段公众咨询。
第二阶段公众咨询将于本年第三季至第四季进行,预料土木工程署将再推8至10个可考虑填海选址咨询公众。署方在今年1月首阶段咨询中公布25个可供考虑的填海地点,包括3幅人工岛、2幅连岛、13幅人工海岸线填海和7幅天然海岸线填海。
当局曾表示,长洲南(人工岛方案)等偏远地域交通配套不便捷,螺洲及蒲台岛地域更有天然海岸线,填海的争议性亦大,而乌溪沙填海范围邻近住宅区,对居民影响较大,而且涉及天然海岸线,进行次阶段可行性研究机会较微。而考虑到填海对小区的影响,部分邻近住宅的填海区,亦可能因影响周边楼宇景观,损害业主利益而遭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