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话:香港骨灰“紧箍咒”海陆并举
中新社香港5月6日电 题:香港骨灰“紧箍咒”海陆并举
中新社记者 文青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传统风俗,但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可以将先人永久土葬,已成为了少部份有钱人的专利,即使将先人火化后,找个骨灰龛也是“一位难求”,海葬也就成为越来越多港人的考虑。
时下,随着非法骨灰龛场的涌现,以及市民对海葬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担心,港府有关部门对骨灰管理,海陆并举念起“紧箍咒”。
目前在香港,大部分先人都采用火葬形式,全港只有约有不足一成的市民会选择土葬,虽然中国人有传统“全尸”的观念,俗语有云:“尘归尘,土归土”,孝子贤孙都希望先人有安息之地。可是,香港多年来都没有新土地可供土葬,若要选土葬,必须在入土后6年到10年“起骨”,归还墓地给政府以便其他遗体使用,或者可以选择排期以及花费数十万以至百万元(港元,下同)买入永久土葬用地。
因此,火葬是香港大部分人已采用模式,火化后骨灰置在骨灰龛。但香港骨灰龛现时出现供不应求情况,私人骨灰龛也叫价昂贵,未必人人可以负担。
有专家分析指出,香港私人骨灰龛价格高企,主要是由于土地需求越来越紧张,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港人仍然希望为先人摆放一个“灵位”作为纪念和致祭,祈求先人保佑,因此仍然不太接受海葬等方式,令骨灰龛需求殷切。此外,骨灰龛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市场也出现炒风,令价格一直高企。
为解决骨灰龛紧张问题,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较早时表示,初步已在全港18区物色共24幅选址,兴建骨灰龛场,估计今年至2016年内,能提供超过12万个新建龛位。中长期(即2017年至2031年)预计能提供数以10万计的新龛位。
另外,政府已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透过增加公众骨灰龛设施供应、加强消费权益保障及制订发牌制度,以回应市民对公众骨灰龛位供应和私营骨灰龛规管的关注。
其中,政府于去年12月就建议的私营骨灰龛法定发牌制度,展开公众谘询。当局建议制定一条名为《私营骨灰龛条例》的新法例,规定除非获豁免,所有私营骨灰龛必须受发牌制度规管。
现任特首办主任梁卓伟,早前在他出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长時指出,一个私营的骨灰龛场,如果其地契有清楚列明任何的条款,若然出现违规的情况,地政总署是会发信给经营者或地契拥有人,提出警告。
地政总署近日便“大发神威”,收回大埔马屎洲水茫田一处违规骨灰龛场的土地,并开始清拆元朗大棠荔枝山庄所占用官地的构建物。
至于在海葬方面,港府一方面鼓励市民海葬,另一方面则加紧规范海葬行为。政府提供的数字反映,近年申请海葬服务的人数不断飙升,由2007年160宗申请,至去年已增加至逾660宗,增长幅度达4倍。 食环署自2010年开始提供渡轮服务,免费接载巿民出海撒灰,至今已处理1200多宗申请。由于需求急增,今年1月提升服务,由以往的较小型的渡船,改为可容纳多于200人的大型渡轮。船上还有热水及小食供应等多项服务。
不过,外界担心撒海骨灰会否残留病菌或其他污染物,以及对市民进食曾染有骨灰的海产会否构成健康风险。有专家指出,人类骨灰在火化过程中经约摄氏850度的极高温处理后,余下的主要成分为无机化合物磷和钙,不会引起病原体,因此不会危害人类及海产的健康。
现时,市民亦可自行安排船只出海撒灰,但事前须经食环署审批申请。食环署对海上撒灰有严格规定,经征询相关部门后,制订批核条件,涵盖撒灰的指定地点和时间,以及撒灰时应遵守的事项。申请人只可于核准地点将先人骨灰及少量鲜花花瓣撒海,而不可将食物、祭品或其他物品抛下海中,并规定如核准地点有渔船等其他船只,须远离这些船只才撒放骨灰。发出批准后,食环署会通知相关政府部门作出监管及按情况采取适当执法行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