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报道

世行易主——国际机构治理改革新标志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世行)16日宣布,世行执行董事会选择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墉接替将于6月底卸任的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从而为全球瞩目的世行掌门人遴选画上句号。

分析人士认为,佐利克为世行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令世行成为多边主义现代化的践行者。尽管由美籍人士担任世行行长的“世袭制”仍未打破,但此次有非美籍人士参选行长的情形为世行成立60多年来的首次,成为重要国际机构治理改革的一个新标志。

佐利克贡献良多

职业外交官佐利克在2007年临危受命,接替因“女友门”风波而引咎辞职的保罗·沃尔福威茨成为世行掌门人。在接下来的近5年时间里,具有战略眼光的佐利克在引领世行随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而动方面做出诸多贡献。

首先,佐利克帮助世行摆脱了信任危机。世行前资深官员、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凯瑟琳·马歇尔评价称,佐利克让因丑闻而陷于改革边缘的世行回归常态化。

其次,他领导世行协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多重挑战。在此期间世行调动其全球资金、人力、技术网络,支持各国的减贫和发展事业,在灾后重建、扶贫开发、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向成员国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者,他引领世行推动全球进一步治理改革,包括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提高世行支持发展中国家减贫发展的财务能力、充实世行的资金“弹药库”,以及倡导提高女性权益。

多边主义现代化

在2010年举行的世行和国际货币组织春季会议上,佐利克提出“使多边主义现代化的”理念,即在当今多极化世界中,世行等国际组织要反映现实世界格局的力量变化,体现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的影响力。

佐利克认为,全球已出现多个重要的新“增长极”,因而世行等全球重要机构、全球领导力格局都需随之调整;如今二十国集团等组织日益成为凝聚各国共识、解决全球重大挑战的主要多边平台,世界经济、政治版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看待世界的眼光也需改变。

佐利克任内多次打破常规:首次启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林毅夫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世行执行董事会在原有的24席基础上给非洲国家新增一席,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开放数据和信息资源、推进透明化建设等方面着墨颇多;他多次强调要在全球推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

曾任世行常务副行长的行长候选人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直言,世行是多边主义现代化的倡导者。今年出现非美籍候选人竞争世行行长职位是多边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体现。

治理改革新征程

今年是世界银行自1945年正式成立以来首次出现非美籍行长候选人与白宫提名人选同台竞争的局面,体现了二十国集团对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共识,也是重要国际机构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总裁南希·伯索尔认为,这一突破意义非同小可,此前世行执行董事们只能在美国总统提名的美籍人选中选择,如今则打破了这一惯例,为今后的世行行长择优遴选打开了新的窗口。但客观看,世行等国际机构的改革步伐依旧不理想。

专家指出,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考量,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话语权尚需进一步积蓄实力。从经济总量和投票权等硬指标来看,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在2010年占全球的比重为43.4%,尚未超过半数;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总投票权也没有超过简单多数所需的半壁江山,美国对世行重大事项依旧握有否决权。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等专家认为,现存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尚未达到突破的“临界点”,重大突破或许就在5年后的世行行长遴选之时。正如奥孔乔-伊韦拉所言,以今年的世行行长为起点,世行等国际机构的治理改革已经踏上新征程,这一征程势不可挡。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