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报道

广东67县财收不如江苏3县

4月15日,广东省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2011年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披露,尽管近几年来广东通过推进“双转移”等举措扭转区域差距,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鸿沟”仍未消失。不仅如此,与其他省份的县域相比,广东县域经济水平也有差距,乃至江苏最发达的江阴、昆山和常熟3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广东67个县(市)的总和。

“现在大家都预计未来几年江苏经济总量将会超越广东,如果江苏超过广东,那主要是依靠其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广东仍主要依靠珠三角支撑。”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陈鸿宇告诉南都记者,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除推进“双转移”外,广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扶持,持续着力改善区域不平衡的现状。

广东县域经济水平与珠三角差距悬殊

报告显示,广东县域经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投资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67个县域单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远高于县域生产总值15%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广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8%的增长速度。2010年,县域投资规模占全省比重25%;县域人均固定资产投资9147元,为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59.12%.

尽管如此,广东县域经济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差距悬殊,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经济总量看,2010年珠江三角洲15个县(市)的总人口仅占全部县域人口的21.60%,而其G D P却占整个县域的34.22%,地方财政收入占45.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35.83%,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均在广东县域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东翼拥有21 .5%的县域人口,其GDP只占县域总和的1 8 .0 2 %,地方财政收入只占13.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只占16.54%,指标均比2009年有所降低。西翼12个县(市)的总人口占27 .85%,G D P只有整个县域的22.62%,地方财政收入占13.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20.86%.

从人均水平来看,2010年全省县域人均G D P为19852元,珠三角县域人均G D P28590元,西翼17578元,东翼15573元,北部山区17820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高到低的依次是珠三角1743元,北部山区942元,东翼563元,西翼487元,这也说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目前,珠三角县域人均G D P是东翼县域人均G D P的2倍;67个县域单位中剔除人均G D P最高值(最高值是增城,人均G D P为68068元,在广东县域中太突出),人均G D P次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3646元,最低值仅为次高值的18 .8%,最低值也仅为县域人均G D P的36.9%.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了。”报告直言,财源拓展困难,财政入不敷出是广东省县域经济的突出问题。数据显示,广东全省6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仅为385 .91亿元,仅占全省的8.55%,远低于财政支出,缺口超过200亿元。相当一部分县(市)的财政都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财力搞经济建设。

为何如此?对此,报告分析了很多原因,包括财政乏力、县域经济产业层次较低、人才技术短缺、实际利用外资较少等。同时,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陈鸿宇告诉南都记者,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以往政策上确有偏差,过多关注工业发达以及容易吸引外资的珠三角地区,对其他部分地区重视不够。

金融危机至今,广东积极推进“双转移”,不少珠三角地区的工业项目迁到了珠三角以外地区。“比如清远,这两年承接了不少转移的工厂,发展迅速。”陈鸿宇说,“但清远得益于靠近珠三角,其他不少县域地处偏远,仍十分落后。”

广东县域经济落后于江浙

不仅与本省内的珠三角差距悬殊,与其他省份的县域相比,广东县域经济水平也有差距。据报告中的统计数据,广东67个县市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52.46%,但G D P仅占全省19%,而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更只有8.55%.而同期江苏、山东和浙江县域经济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5.37%、59.56%和51.52%.

“现在大家都预计未来几年江苏经济总量将会超越广东,如果江苏超过广东,那主要是依靠其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广东仍主要依靠珠三角支撑。”陈鸿宇说。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张建军介绍,江苏最发达的江阴、昆山和常熟3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广东67个县(市)的总和。

其实,此前江苏的苏北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素有差距,为何其县域经济仍远超广东呢?对此,陈鸿宇分析,江苏近年来十分注重改善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力发展苏北县域经济,乃至去年出现了“苏北现象”,即政府大力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并取得明显效果。而广东虽有“双转移”政策,但没有形成整体产业支撑。

此外,陈鸿宇介绍,江苏的对口帮扶力度很强,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一对一帮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江苏县域的区位优势明显,上接山东,下连上海,容易受到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而相比之下,广东不少县市地处偏远,难以承接珠三角的经济转移。

与此同时,许多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政策也进一步加重了广东县(市)的财政负担。报告分析,政府部门安排的公共建设项目,往往要求地方财政安排配套资金,而这种资金配套政策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视同仁”,没有配套资金就不安排项目,就得不到项目建设的资金,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此前,在财政体制上,浙江等地一直是强县弱市,从而保证了县域的财政投入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广东虽然没有截留对县的补助,但多年来对地级市多有倾斜,使得县市倒挂的情形越来越严重。”陈鸿宇指出,近年广东开始出台重视县域经济的政策,“文件也写得很好,人权事权都在下放,但惟独财权没有下放或者下放不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鸿宇建议,广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扶持,持续着力改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