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务管理 > 内部控制与

试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章中,指为保护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阶段。

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在于报告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后来,西方学术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90年代,美国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并逐步将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统一起来。1992年美国会计师学会、注册会计师学会、内部师协会等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对内部控制给出了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个定义已不再将会计体系视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而是将会计体系和控制程序具体化为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控制环节、信息沟通和监督等控制环节。

编辑推荐:
{dede:field.title/}

推荐